秋分已过,昼夜均而寒暑平,北风悄至,南方亦渐感秋意。随着秋风渐起,不少人开始感到口鼻干燥、咽喉不适,甚至皮肤干痒、便秘等症状悄然来袭。这些都是"秋燥"在作祟。中医理论认为,秋季对应人体的肺脏,而"燥"为秋季主气,最易伤津耗液,损害肺阴。
面对秋燥,许多人的第一反应是煲一锅热气腾腾的鱼汤或鸡汤,殊不知这些传统汤品在干燥的秋季并非最佳选择。鱼汤偏于温补,鸡汤性温易上火,在本就干燥的秋季饮用,犹如火上浇油,反而可能加重燥热症状。那么,秋季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汤品呢?今天为您推荐四款润肺降燥汤,助您安稳度过这个秋天。
一、秋季为何要"润肺降燥"?
中医理论:肺主皮毛,开窍于鼻
在中医五行理论中,秋季对应金,人体中对应金的脏器是肺。肺被称为"娇脏",喜润恶燥,通过呼吸道与外界直接相通,最易受外界环境变化影响。
秋季气候干燥,空气中水分减少,燥邪易从口鼻而入,最先伤害的就是肺脏和呼吸系统。这就是为什么到了秋天,许多人会出现干咳无痰、咽喉干痛、声音嘶哑等症状。
展开剩余87%肺主皮毛,主管皮肤和毛发。肺津充足,皮肤就会润泽有光;肺受燥邪所伤,津液亏损,不能润泽皮肤,就会出现皮肤干燥、瘙痒甚至脱屑。
肺与大肠相表里,肺燥下移于大肠,导致肠燥津枯,就会出现大便干结、便秘等问题。
现代医学视角:环境变化与人体适应
从现代医学角度看,秋季气温下降,空气湿度降低,导致呼吸道黏膜干燥,防御功能下降,更容易受到病毒和细菌的侵袭。这也是为什么秋季成为感冒、流感、哮喘等呼吸道疾病高发季节的原因。
同时,干燥的环境加速人体水分蒸发,若不及时补充水分和营养,会导致机体脱水,影响新陈代谢和免疫功能。
因此,秋季饮食调养应当以"滋阴润燥"为基本原则,通过适当的汤水补充水分和营养,增强机体适应能力,预防秋季常见疾病。
二、四碗润肺降燥汤,胜过鱼汤鸡汤
第一碗:沙参玉竹老鸭汤——滋阴润肺的经典名方
食材配方:
沙参30克:甘微寒,归肺、胃经,滋阴清肺,益胃生津 玉竹20克:甘微寒,归肺、胃经,滋阴润肺,生津止渴 老鸭半只:性平微凉,滋阴补虚,利水消肿 麦冬15克:甘微苦微寒,养阴生津,润肺清心 枸杞10克:滋补肝肾,益精明目 红枣5枚:补中益气,养血安神 姜片3片:调和诸药,去腥增香制作方法:
老鸭洗净切块,焯水去血沫备用 沙参、玉竹、麦冬洗净,清水浸泡30分钟 将所有食材放入汤锅,加足量清水 大火煮沸后转小火慢炖2小时 出锅前10分钟加入枸杞和适量盐调味功效解析:
这款汤汇集多种滋阴润燥的药材,与性平微凉的老鸭相配,不温不燥,滋阴而不腻,润肺而不寒。沙参、玉竹、麦冬都是润肺生津的良药,配合老鸭的滋阴补虚作用,特别适合秋季干咳无痰、咽喉干燥、心烦失眠的人群食用。
食用指南:
每周2-3次,最好在午餐或晚餐前食用一小碗。感冒发热、痰多黄稠者不宜食用。
第二碗:雪梨银耳百合汤——润燥生津的甜品汤
食材配方:
雪梨2个:性凉味甘,生津润燥,清热化痰 银耳15克:滋阴润肺,养胃生津,被誉为"菌中之冠" 百合30克:甘微寒,清心润肺,安神止咳 冰糖适量:润肺和中,调味增甜 枸杞少许:滋补肝肾,明目润肺制作方法:
银耳提前用温水泡发,去除黄色根部,撕成小朵 百合洗净浸泡30分钟;雪梨去皮去核,切块备用 将银耳、百合放入锅中,加适量清水 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炖煮1小时至银耳黏滑 加入雪梨块和冰糖,继续炖煮20分钟 出锅前撒入枸杞即可功效解析:
这款汤品口感清甜,质地滑润,是秋季润燥的绝佳选择。银耳富含胶质,能够有效滋润呼吸道和消化道黏膜;雪梨清热生津,化痰止咳;百合清心安神,润肺止咳。三者合用,润燥生津功效相得益彰。
食用指南:
可作为下午茶或晚餐后的甜品食用,每周3-4次。糖尿病患者可减少冰糖用量或以代糖替代。
第三碗:罗汉果白菜干汤——清肺润肠的家常好汤
食材配方:
罗汉果1个:甘凉,清热润肺,滑肠通便 白菜干50克:清热利水,养胃解毒 南北杏各15克:北杏止咳平喘,南杏润肺止咳 胡萝卜1根:健脾和中,补充维生素 无花果4枚:润肺止咳,清热润肠 猪腱肉300克:滋阴润燥,增加汤的鲜味制作方法:
白菜干提前浸泡至软,洗净泥沙 罗汉果敲破,掰成小块;胡萝卜去皮切块 猪腱肉切块焯水;无花果洗净对半切开 所有材料放入汤锅中,加入适量清水 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煲2小时 加盐调味即可功效解析:
这款汤结合了罗汉果的清热润肺、白菜干的清热利水、无花果的润肠通便功效,特别适合秋季感到咽喉不适、大便干结的人群。罗汉果含有比蔗糖甜300倍的甜苷成分,但不产生热量,还有清热润肺的功效,是秋季汤品的天然健康甜味剂。
食用指南:
每周2-3次,适合全家老少食用。此汤有轻微通便作用,便溏者应减少食用量。
第四碗:山药薏米老鸡汤——健脾润燥的平补汤
食材配方:
新鲜山药200克:健脾补肺,固肾益精 薏米50克:利水渗湿,健脾清热 老鸡半只:温中益气,补精填髓 芡实30克:健脾止泻,固肾涩精 陈皮1角:理气健脾,燥湿化痰 姜片3片:温中散寒,去腥增香制作方法:
薏米、芡实提前浸泡2小时;山药去皮切段 老鸡洗净斩件,焯水去血沫 陈皮浸软刮去内囊 所有材料放入汤煲,加适量清水 武火煮沸后转文火慢煲2.5小时 加盐调味即可功效解析:
虽然本文开头提到鸡汤在秋季不是最佳选择,但通过搭配山药、薏米等健脾润燥的食材,可以调和鸡肉的温燥之性,转变成一款平和的秋季润燥汤品。山药健脾润肺,薏米利湿清热,芡实固肾涩精,陈皮理气健脾,使这款汤健脾润燥而不腻滞,补而不燥。
食用指南:
每周1-2次,适合脾胃虚弱、体倦乏力、大便不实的人群。感冒发热者不宜。
三、秋季喝汤的学问与禁忌
喝汤的时间与温度
秋季喝汤最好在饭前半小时饮用一小碗,这样可以滋润消化道,促进消化液分泌,为进食做好准备。但不宜大量饮用,以免影响正餐食量。
汤的温度以温热为宜,不要太烫。过热会损伤食道和胃黏膜,增加患病风险;太凉则会影响消化功能,甚至导致腹泻。
这些人喝汤要谨慎
虽然秋季汤品多以滋润为主,但不同体质的人仍需注意选择:
糖尿病患者应避免加入过多冰糖、蜜枣等甜味食材 痛风患者应避免长时间煲煮的老火汤,减少嘌呤摄入 肾功能不全者应控制汤的摄入量,避免加重肾脏负担 高血压患者应少盐,利用食材本身鲜味调味常见误区与纠正
误区一:汤煲得越久越营养
事实上,长时间煲煮会使部分营养素遭到破坏,还会增加嘌呤和脂肪含量。一般肉类汤煲1.5-2小时,鱼汤0.5-1小时,蔬菜汤更短即可。
误区二:只喝汤不吃料
汤中的营养物质有限,大部分蛋白质、维生素和矿物质仍然保留在食材中。应该汤料同食,才能获得全面营养。
误区三:晚上喝汤最滋补
晚上代谢减慢,喝汤过多可能导致夜尿频繁影响睡眠,或造成次日晨起眼睑浮肿。建议晚餐喝汤要适量。
四、秋季润燥全方位指南
配合汤水的其他饮食建议
除了以上四款汤品,秋季饮食还应多摄入以下食物:
富含水分的蔬菜:白萝卜、冬瓜、黄瓜、芹菜等 滋润性水果:梨、甘蔗、荸荠、柚子、柿子等 滋阴食材:芝麻、蜂蜜、牛奶、豆腐、鸭蛋等 适当增加酸味食物:酸梅、山楂、柠檬等,符合中医"酸甘化阴"的原则减少食用辛辣刺激、油炸烧烤食物,如辣椒、花椒、炸鸡、薯片等,这些食物会耗伤阴液,加重秋燥症状。
生活方式的调整
除了饮食调养,秋季还应注意:
适当增加室内湿度,可使用加湿器或放置水盆 避免过度沐浴和使用强效清洁产品,减少皮肤油脂流失 选择棉质等天然材质的衣物,减少静电和皮肤刺激 适当运动但不宜过量,以免出汗过多耗伤津液 保持情绪平稳,避免悲忧伤肺,符合秋季"养收"之道识别秋燥伤肺的信号
如何判断自己是否受到秋燥影响?以下是一些常见信号:
咽喉干痒,老想清嗓子 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 鼻子干燥,甚至出血 嘴唇干裂,脱皮 皮肤干燥瘙痒 大便干结,难解 心烦失眠,手足心热如果出现以上症状,就表明您的身体已经受到秋燥的影响,需要及时调整饮食,多喝润燥汤水。
结语
入秋喝对汤,确实养人。相比传统的鱼汤鸡汤,上述四款润肺降燥汤更适合秋季的气候特点和人体需求。沙参玉竹老鸭汤滋阴润肺,雪梨银耳百合汤生津止渴,罗汉果白菜干汤清肺通便,山药薏米老鸡汤健脾润燥,各有侧重,相得益彰。
当然,汤水养生只是秋季保健的一部分,还需要结合合理的作息、适当的运动和平和的心态,才能全方位应对秋燥,安稳度过这个秋天。
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助您更好地了解秋季饮食养生的要点,为您和家人的健康保驾护航。在这个金秋时节,不妨挑选一款适合的汤品,为自己和家人煲一锅温暖与健康吧!
发布于:山西省嘉汇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